客服热线:151-0330-0858

浅述冷轧工艺润滑的应用

  常用冷轧工艺润滑剂有酸洗涂油、薄板轧制润滑和硅铜轧制润滑,其主要应用如下:

  1.酸洗涂油

  在酸洗、清洗和烘干后,热轧带钢在卷取前要进行涂油,所用的油被称为酸洗油。酸洗后涂油的目的是:

  (1)防止酸洗后带钢表面生锈。

  (2)保护板卷在下一工序开卷时相互擦伤。

  (3)在冷轧时头一道次或头几道次起润滑剂作用。在涂油时,带钢通过一套加油辊和挤油辊在带钢表面涂上一层薄油膜,通过控制油温(或者油的黏度)来控制加油量。

  

 

  酸洗油的理化特征是由带钢后续加工工艺所决定的。如果酸洗后由开卷机进行开卷,由于擦伤可能性较小,故用中等黏度的矿物油即可。但是,如果用带有导辊的开卷箱进行开卷时,则希望用黏度更高些的矿物油或混合油。最新采用的涂油方法是十式涂镀或静电涂油。前者是在酸洗线的热水清洗段之中或之后,以2%~3%的乳化液进行涂镀,水在空气干燥器中蒸发掉,在带钢表面留下一薄层油;后者则需要静电喷涂设备才能进行。

  酸洗后的带钢进行冷轧时,要求酸洗油在第一道次具有适当的润滑性能,特别是在连轧机组。如在六机架冷轧机上轧制镀锡板时,第一架轧机由于咬入角较小,对润滑性要求不高,但只有酸洗油和冷却水在起润滑作用。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在后几架轧机上轧制时,酸洗油将与循环使用的乳化液混合,酸洗油在性质上应与乳化液相协调,一方面希望乳化液不会因为酸洗油的混入而发生性能改变,影响其润滑效果;另一方面希望酸洗油不会导致轧后板面退火时清净性变差。出于上述原因,最好将连轧机上使用的乳化液(乳化油)直接用于酸洗涂油,实际上也常常如此。

  

 

  2.薄板轧制润滑

  在单机架低速冷轧薄板,特别是当薄板较厚时,可以直接使用酸洗油进行工艺润滑,或者在酸洗油中掺入部分脂肪油,水则作为冷却液。若轧制成品厚度大于0.5 mm的钢带时,可采用矿物油型乳化液,使用该乳化液冷轧轧机清净性较好,轧后钢带可不经脱脂直接进行罩式退火,退火后表面清净性好。

  当轧制成品厚度小于0.3 mm的镀锡原板和镀锌原板时,通常使用脂肪型乳化液并添加油性剂和极压剂以利用其润滑性能,但是,轧后需经脱脂后才能进行退火。

  上述乳化液循环过滤使用时,乳化液浓度在3%~5%,温度在38&MDash;66℃,流量在11350-18900 l/min。轧制一吨带钢油耗在0.4~1.5 kg。

  

 

  3.硅铜轧制润滑

  硅钢比普通碳钢硬,所以轧制压力高。森古米尔轧机由于具有刚度大、工作辊径小的特点,最适于轧制硬度较高的合金材料,因此,是轧制硅钢板较为理想的机型。目前使用的森占米尔轧机的轧制速度多为450—600 m/min,对下生产宽度在1000 mm左右的硅钢产品,单台轧机的产量仅有10~15万吨/年。这主要是因为该种轧机的工作辊径小,轧辊与带钢的接触面积小,对热凸度变化敏感,而且缺乏良好的板形修正能力,因此不适应更高速度的轧制,同时讨在轧制时轧辊磨损快。所以在轧制硅钢时,为保证产品表面质最,要求在轧制每个钢卷的成品道次都必须更换新的工作辊,轧辊更换相当频繁。森吉米尔轧机对轧制油的润滑件要求相对较低,过高的润滑性将会引起辊系之间的打滑。

  硅钢轧制油一般采用精制矿物油添加一定量的油脂或合成酯,再加入乳化剂等其他添加剂制成皂化值为30—50 mg(koh)/g,属于稳定型乳化液范围。乳化液使用浓度可根据皂化值不同进行调节,保持在2.0%~4.0%之间,使用温度为35-55℃。若轧制速度不高,且对轧后硅钢表面要求较高,也可以使用类似不锈钢纯油型轧制油。